塑胶材料-体育百科
体育百科  >  地坪材料   
[0] 评论[0] 编辑

塑胶材料

目录

 基本定义编辑本段

塑胶材料(Plastic Materials)是以高分子量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,加入增塑剂、稳定剂、着色剂等助剂,经加工成型的一类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材料。其分子链通过共价键连接,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,可在一定条件下(如加热、加压)塑制成特定形状并保持不变。

分类体系编辑本段

1. 按热性能分类
类别核心特性典型品种加工方式
热塑性塑胶可反复加热软化、冷却硬化,化学结构不变PE(聚乙烯)、PP(聚丙烯)、PVC(聚氯乙烯)、ABS、PA(尼龙)、PC(聚碳酸酯)注塑、挤出、吹塑、热成型
热固性塑胶加热固化后形成三维网状结构,不可再加工酚醛树脂(PF)、环氧树脂(EP)、聚氨酯(PU)、不饱和聚酯(UPR)模压、层压、浇铸
2. 按用途分类
  • 通用塑胶:产量大(占全球塑胶产量60%以上)、价格低,如PE(薄膜、管材)、PP(日用品、汽车零件)、PVC(建筑管材、地板)。
  • 工程塑胶:具备高强度、耐温(-40℃~150℃)、耐疲劳等性能,用于精密零件,如PA(齿轮、轴承)、POM(拉链、阀门)、PC(防弹玻璃、手机外壳)。
  • 特种塑胶:极端环境适用,如PTFE(聚四氟乙烯,耐温-200℃~260℃,“特氟龙”涂层)、PI(聚酰亚胺,航空航天材料)、PEEK(医疗植入体)。

核心性能编辑本段

  1. 力学性能

    • 拉伸强度: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,单位MPa(如PE约20-30MPa,PC可达65MPa)。
    • 冲击强度: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,单位kJ/m²(ABS为20-40,PA66缺口冲击强度约5)。
    • 硬度:邵氏硬度(Shore A/D),如软质PVC为60-90 Shore A,POM为80-90 Shore D。
  2. 热性能

    • 熔点(Tm):热塑性塑胶熔融温度(PE约105-130℃,PP约160-170℃)。
    • 热变形温度(HDT):载荷下形变的临界温度(PC在1.82MPa下为120-130℃)。
  3. 环保与安全

    • 甲醛释放量:≤0.124mg/m³(GB 18580-2017,气候箱法)。
    • 重金属限值:铅、镉、汞等可溶性重金属未检出(欧盟RoHS指令)。
    • VOCs排放:≤0.6mg/m³(室内装饰材料标准)。

生产与加工编辑本段

1. 产业链流程
  • 上游:石油化工(乙烯、丙烯等单体)→ 合成树脂(如聚乙烯树脂、聚酯切片)。
  • 中游:添加助剂(增塑剂、抗氧剂)→ 混炼造粒 → 塑胶原料(粒子或粉末)。
  • 下游:成型加工(注塑、挤出、吹塑等)→ 成品(零件、板材、薄膜等)。
2. 典型工艺
  • 注塑:适用于复杂形状制品(如手机外壳、齿轮),周期短(30秒-5分钟/模)。
  • 挤出:连续生产线性产品(管材、板材、线缆护套),产量高(如PVC管材生产线速度可达10m/min)。
  • 3D打印:通过FDM(熔融沉积)技术,使用ABS、PLA线材制造个性化零件。

应用领域编辑本段

领域典型应用材料选择逻辑
建筑工程PVC地板(耐磨转数≥6000转)、HDPE排水管(耐酸碱腐蚀)、PU保温板(导热系数≤0.03W/m·K)侧重耐候性、力学强度、成本控制
汽车工业PP保险杠(轻量化)、PA引擎盖(耐高温)、PC车灯罩(透光率≥90%)满足轻量化(降低油耗)、耐老化需求
医疗健康PP注射器(无菌性)、PVC输液管(柔韧性)、PEEK骨科植入体(生物相容性)符合ISO 10993生物安全标准
电子电器ABS电视机外壳(阻燃级UL94 V-0)、PC显示器面板(抗冲击)绝缘性、阻燃性、尺寸稳定性

历史发展编辑本段

  • 19世纪末:赛璐珞(硝化纤维素)问世,*人工塑胶(1869年,美国John Wesley Hyatt)。
  • 20世纪初:酚醛树脂(1907年,Leo Baekeland)开启热固性塑胶时代。
  • 二战后:PE、PP、PVC等通用塑胶工业化生产,推动消费领域普及。
  • 21世纪:生物基塑胶(PLA、PHA)、可降解材料成为研发热点,应对环保压力。

环保挑战编辑本段

1. 核心问题
  • 白色污染:全球每年生产塑胶4亿吨,仅9%被回收,其余进入 landfill 或自然环境(UNEP数据,2023)。
  • 微塑料污染:直径<5mm的微塑料已在海洋、土壤、人体血液中检出,潜在生态风险待评估。
2. 政策与技术应对
  • 限塑令:中国禁止不可降解塑料袋(2021年)、欧盟禁售一次性塑胶制品(如吸管、棉签,2021年起)。
  • 材料创新
    • 生物降解塑胶:PLA(聚乳酸,玉米淀粉发酵)、PBAT(己二酸丁二醇酯-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),堆肥条件下180天降解率≥90%。
    • 化学解聚:将PET塑料瓶解聚为单体,再生为高纯度原料(“瓶到瓶”循环,回收率可达95%)。
  • 循环经济:欧盟《塑胶战略》要求2030年所有塑胶制品实现可循环利用,中国《“十四五”塑胶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明确再生料添加比例标准。

安全与选购编辑本段

  1. 标识识别:通过产品底部“塑胶回收标志”(三角形内数字1-7)判断类型:

    • 1号PET(矿泉水瓶):不可重复使用;
    • 5号PP(微波炉餐盒):耐热性*(-20℃~120℃);
    • 7号OTHER(如PC):避免长期接触高温液体(可能释放双酚A)。
  2. 环保认证:优先选择“十环认证”(中国环境标志)、欧盟ECO-Label、美国UL认证产品。

  3. 风险规避:食品接触用塑胶需符合GB 4806.7-2016标准,避免使用颜色鲜艳的再生料制品(可能含重金属)。

学术与行业编辑本段

  • 国际标准:ISO 1043(塑胶符号与缩略语)、ASTM D638(拉伸性能测试)。
  • 行业组织:国际塑胶协会(SPI)、中国塑胶加工工业协会(CPPIA)。
  • 前沿期刊:《Polymer》《Macromolecules》《塑胶工业》。
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幼儿园塑胶彩色地面    下一篇

标签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