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塑胶地面-体育百科
体育百科  >  地坪材料    塑胶跑道   
[0] 评论[0] 编辑

幼儿园塑胶地面

目录

材料选择编辑本段

幼儿园塑胶地面幼儿园塑胶地面
幼儿园室外塑胶地面需满足 “*、超软、防滑、耐造、颜值高” 五大核心需求,结合无工具人工判断,优先选择以下两类材料:

  1. EPDM彩色颗粒塑胶(*,占比90%幼儿园场景)

  核心优势:

  超柔软缓冲:EPDM颗粒(粒径2-3mm,比成人跑道小1-2mm)与胶水混合后,铺设厚度可达 8-10mm(比普通跑道厚2-3mm),幼儿摔倒时“手掌按压凹陷深度≥5mm”(用手掌根用力按,能轻松压出深坑,松开后3秒内回弹,缓冲性强,避免擦伤)。

  彩色图案适配:颗粒颜色丰富(红、黄、绿等),可人工拼贴卡通图案(如动物、数字、迷宫),用不同颜色划分功能区(如*草坪区、红色跑道区),吸引幼儿兴趣。

  防滑不硌脚:颗粒表面有细微凹凸纹理(手摸有明显“沙沙感”,不打滑),且颗粒间缝隙小(<1mm,避免幼儿脚趾卡入)。

  人工筛选方法:

  环保*:扇闻材料“仅淡淡橡胶味”(无刺鼻酸味、油漆味),抓一把颗粒揉搓 30秒(无粉末脱落,手掌不黏腻,避免幼儿啃咬时误食颗粒);包装必须有“重金属未检出”“邻苯二甲酸酯≤0.1%”标识(字体清晰,无模糊篡改)。

  颜色稳定性:取少量颗粒暴露在阳光下暴晒 48小时(用透明塑料袋装,放在窗台),与未暴晒颗粒对比“色差≤指甲盖大小”(避免长期日晒褪色,导致图案模糊)。

  耐磨性:用钥匙轻划颗粒表面 5次(无划痕、无白色印记,颗粒不掉渣,幼儿频繁跑动也不易磨损)。

  2. 预制型橡胶卷材(辅助选择,适合局部高频率使用区)

  适用场景:滑梯下方、攀爬架周围等“高冲击区”(幼儿坠落概率高),可铺设 12-15mm厚 预制卷材(比EPDM更致密,缓冲性更强)。

  人工筛选方法:

  弹性判断:双手将卷材弯折 180°(持续10秒),松开后“无裂纹、无分层”(材质柔韧,避免低温脆裂);用膝盖跪压表面(模拟幼儿摔倒姿势),“无刺痛感”(硬度适中,不生硬)。

  接缝安全性:展开卷材后,边缘“平直无毛刺”(用手摸边缘,无扎手感,避免幼儿奔跑时绊倒)。

施工要点编辑本段

  幼儿园塑胶地面施工需极致关注“无凸起、无裂缝、无异味、图案清晰”,无工具场景下重点把控以下环节:

  1. 基础预处理:“一平二干三无渣”

  平整度(防绊倒):用 3米长直木板(或竹竿)贴紧地面,缝隙 ≤2mm(比普通场地严0.5mm),凹陷处用“水泥砂浆+细沙”(比例1:2)手工填补,手掌抹匀后用瓦片打磨至“手摸无高低差”(重点处理游戏区、跑道转弯处,幼儿易在此摔倒)。

  干燥度(防起鼓):用“薄膜覆盖法”——1㎡塑料薄膜覆盖基础,四周用砖块压实,静置 48小时,薄膜内侧“无凝结水”(若有水珠,用干布反复擦拭,或撒生石灰粉吸湿,每10㎡撒0.5kg,24小时后清扫,避免材料粘结不良起鼓)。

  无渣清洁:用硬毛刷(或旧扫帚)反复清扫基层,“手摸无浮灰、无小石子”(石子可能导致铺设后局部凸起,划伤幼儿)。

  2. 材料混合与铺设:“比例准、厚度匀、图案稳”

  EPDM材料混合(人工控制比例):

  按“颗粒:胶水=5:1”(体积比,用相同容器估算,如5碗颗粒+1碗胶水),倒入干净桶中,戴手套用双手“揉搓+翻拌” 5分钟(直至颗粒均匀裹胶,无“白茬”颗粒,抓一把成团不散)。

  分区铺设(功能区差异化):

  活动区(如跳格子、沙池周边):铺设厚度 10mm(最厚,缓冲最强),用手掌将混合材料“堆成小山”,再用硬纸板刮板(或平整木板)向四周抹开,确保“表面平整,无局部凹陷”(用手掌平摸,无高低感)。

  跑道区:厚度 8mm,手工抹出“中间高、两边低”的微坡度(≥0.5%,用手掌轻推表面材料,使其向两侧缓慢流动,确保雨后30分钟无积水,避免幼儿踩水滑倒)。

  图案拼贴(人工定位):

  用粉笔在基层画图案轮廓(如圆形、数字),按颜色分区铺设颗粒(先铺边缘,再填中间),接缝处“重叠5cm”,用手掌沿轮廓线轻压(确保图案边缘清晰,无模糊晕染)。

  3. 压实与接缝处理:“手压+体重,无缝无刺”

  人工压实:每铺1㎡材料,用“手掌根+体重”压实——双手叉腰,单脚踩在材料上(穿平底鞋),缓慢移动“踩遍每个角落”(重点踩接缝和图案边缘,利用体重使材料密实,避免内部气泡);或用装满水的水桶(约20kg)压在接缝处 24小时(强化粘结,防止边缘翘起)。

  接缝安全处理:铺设完成后,用手沿所有接缝“横向滑动”(无“台阶感”,高差≤1mm),若有凸起,用手掌反复摩擦(打圈揉搓,每次30秒,直至平整);边缘用“圆弧过渡”处理(用手掌将直角边缘搓成弧形,避免尖锐棱角划伤幼儿)。

  4. 养护期保护:“严隔离、勤检查”

  施工后隔离:用警示带围合场地,悬挂“禁止入内”标识(高度1.2m,幼儿够不到),养护期 7天(比普通场地长2天,确保材料完全固化),期间每日检查“无幼儿闯入”(可安排专人看守)。

  防雨防晒:养护期遇雨,用塑料薄膜覆盖(四周用砖块压实),雨后立即用干布吸干表面积水(避免材料软化变形);夏季高温时,用遮阳网覆盖(避免暴晒导致表面开裂)。

注意事项编辑本段

  1. 材料安全:“三不原则”

  不选“三无产品”:必须查看材料包装“三证”(出厂合格证、环保检测报告、儿童用品安全认证),复印件加盖供应商公章(留存幼儿园存档)。

  不存“异味材料”:施工前将材料样品放在幼儿活动室 24小时,无幼儿出现“揉眼睛、打喷嚏”等不适反应(确认无刺激性挥发物)。

  不用“硬脆材料”:手工弯折材料样品(如EPDM颗粒块),“180°无裂纹”(避免低温天气脆化,碎裂后产生尖锐颗粒)。

  2. 物理安全:“四查标准”

  查边缘:每周用手摸场地边缘,无“翘起、毛刺、裂纹”(若边缘翘起,用手掌按压2分钟,或撒少量清水后重压,利用潮气增强粘结)。

  查颗粒:每月观察表面颗粒,无“大面积脱落”(若局部掉粒,用手抓少量备用颗粒+胶水(比例5:1)填补,手掌压实)。

  查颜色:每季度对比场地颜色(与施工时照片对比),无“局部褪色发白”(褪色区域可能材质老化,需重点检查是否开裂)。

  查杂物:每日开园前清扫场地,无“小石子、碎玻璃、尖锐玩具”(用软扫帚清扫,避免划伤塑胶表面)。

  3. 日常维护:“温和清洁,避免损伤”

  清洁方法:用清水+软布擦拭污渍(如果汁、泥土),禁用“洗衣粉、消毒液”(化学物质可能腐蚀塑胶,导致表面发黏或开裂)。

  破损修复:发现小面积破损(直径<5cm),用“剩余颗粒+胶水”混合后手工填补(厚度略高于周边,用手掌压平,24小时后用瓦片轻磨至平整)。

  4. 施工安全:“远离幼儿,全程隔离”

  材料存放:施工材料(颗粒、胶水)必须存放在幼儿接触不到的室内(如锁闭仓库),胶水桶“拧紧盖子”(防止幼儿误饮)。

  施工时段:选择幼儿放假期间施工(如周末、寒暑假),避免施工与幼儿活动交叉(材料固化前有轻微黏性,防止幼儿踩黏鞋底)。

  幼儿园室外塑胶地面的核心是“用最软的材料,做最细的施工,守最严的安全”。材料选择以EPDM彩色颗粒为主,通过“手摸弹性、鼻闻气味、眼观颜色”人工筛选;施工聚焦“平整、压实、无棱角”,用简单工具(木板、水桶)和人工力量确保安全;日常维护坚持“勤检查、软清洁”,让地面始终保持“*、柔软、防滑”的状态,为幼儿打造“摔不疼、玩得欢”的安全活动空间。

附件列表


0

词条内容仅供参考,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
(尤其在法律、医学等领域),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。

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,请 编辑

上一篇 环保塑胶跑道    下一篇

同义词

暂无同义词